2007年4月24日 星期二

人生的目的

事件:
最近聽到某人對工作的抱怨,關於和組長的相處、對補習班的工作、上下班時間、薪水等,希望辭掉工作,到父親新開的公司做文書或任何只要可勝任的工作。另外男友,建議她也可以考慮任何較容易考的公職。因此,似乎忙著在找下一個可能頭路。

對工作的期許:
1. 喜歡做文書
2. 朝九晚五,週末放假

經歷:
1. 從五專到二技,共七年英文系。
2. 之後為考教程,到補習班補習一年,才考上師資班,花兩年修完教程,包括實習。
3. 現為英文補習班教師,約四個月時間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以上的事情,不曉得是不是有很多人都有遇到,花了很多年在學校,當初選覺得未來容易找工作的系,但真正出社會後,卻很快的發覺似乎跟想像的不一樣,可能有很多不滿足的地方,對於工作要求或條件和人際與做事上...等,接著開始尋找下一個可能「適合的」工作,但評比的時候,主要判斷依據是薪水、工作內容、上下班時間等,但「我這一生到底要什麼」似乎常會被我們忽略。

為什麼我會特別提「我這一生要什麼」,因為這是我們可能這一生最重要、最終的目的,也許還不是很清楚、之後會改變,但每當每個重要人生階段時,若忘記先檢視我的目的是什麼,單憑一些流行的價值:輕鬆、高收入、穩定...等,就算實現了,結果有可能發現這不是我要的,這時候又要重新調整,與其反反覆覆,我們應該多花點時間考慮我們這一生的目的。

就如同楊老師上課舉的例子:
有同學看起來很匆忙的樣子,老師把他叫過來,
老師問:「同學,你為什麼這麼匆忙呢?」
他回答「因為要去隧道口。」
老師繼續問:「你為什麼要去隧道口?」
同學回答:「因為要坐公車去大立百貨。」
老師問:「你為什麼要去大立百貨?」
同學回答:「因為要去十樓的書店買第五項修練。」
老師說:「喔!學校的書店就有了,而且還有打折。」

以上的例子,提醒我們關注我們的目的能幫助我們看到更好的辦法,也能少跑點冤枉路。

除此之外,我們可能嘗試很多不同的東西,想做很多看起來很棒的事,但忽略我們的目的下,很有可能最後和我們的目標差十萬八千里。

這或許也跟我習慣從現況出發,想想想怎樣才能達到目標,卻很少從目標開始思考,因為做了什麼事才達到目標,往後慢慢推,原來我現在應該做這個,也就是From Vision to Reality。

這是針對最近聽到的事情而有的反思,「到底我這一生最重要的是什麼?」「怎樣我年老回頭看不會覺得遺憾?」也許是我要再更積極思考的問題。

之前常用的工具是彼得杜拉克的四個問句:
What do you really want to do?
What for?
What are you doing now?
Why?

另外,Michael Ray的「這一生你為何而來(The Highest Goal)」應該也是個很好的參考,之後看完這本書,若有任何心得,再跟大家分享。

沒有留言: